大三巴牌坊知多少~Macau Heritage Tour – Ruins of St. Pauls Wall
您對大三巴牌坊知多少?這裡可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是澳門著名的名勝。
澳門與馬六甲古城的共同點,就是曾是葡萄牙殖民地,也留下一個牌坊,不過,澳門的遺址及古蹟保留工作,比馬六甲做得更好、更有規劃,政府的努力值得讚揚。
大三巴牌坊原是聖保祿教堂(天主之母教堂)的前壁。建竣于1580年的聖保祿教堂,先后在1595年及1601年兩度失火。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設計,由日本工匠以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于1602年重建。
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型起始,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是一所活生生的歷史見證。
1835年1月26日黃昏,聖保祿教堂第三度失火,一發不可收拾,焚燒了兩個多小時,整幢教堂幾乎付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貴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為今日的大三巴牌坊,期間曾數度修葺,最近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保養工程於1991年進行。
聖保祿教堂的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中西合壁、雕刻精細,單獨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三百年前已達三萬兩銀。
“三巴”是葡文“聖保祿”的譯音,因其主立面極像中國傳統的牌坊,因此,華人俗稱為大三巴牌坊。
1834年的大三巴牌坊
佐治.錢納利繪畫
1875年的大三巴牌坊
遊覽大三巴牌坊,除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細心瀏覽壁上精緻的浮雕及其意義。
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其下再分三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一銅像,是澳門早年的製炮工廠出品。十字架對下是一具銅鴿,據云代表聖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徵聖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
銅鴿之下是一個耶穌聖嬰像,像的旁邊刻有用以釘死耶穌的工具。
1890年的大三巴牌坊
1930年的大三巴牌坊
1970年的大三巴牌坊
第三層的正中刻著一個童貞聖母雕像,旁邊以兩種花朵圍繞──分別是牡丹和菊花,前者代表中國,後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還刻「永恆之眾」,一艘「葡式帆船」及「面目猙獰的魔鬼」。右方則刻有代表生命之樹及聖母征服魔鬼並刺穿其骷髏的圖像,象徵正義戰勝死亡。
第三層的下面有一層壁龕,有四位耶穌會聖人雕像。牌坊的底部有三面大門,正面的大門上刻有拉丁文MATER DEI字樣,意即「天主聖母」,兩側的門上刻有耶穌的記號 “IHS”。
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
從大三巴牌坊鄰近的大炮台城堡下望,可以看見整座教堂原跡及其後面廣場的一些石刻。
1990年至1995年間,政府在昔日聖堂的地點進行了維修工程,並建成了一個天主教藝術博物館,館內收藏了本澳各教堂和修院具代表性的畫作、雕塑和禮儀飾物等展品。
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五年間, 政府對昔日聖保祿大教堂的地點進行了維修,並在相信是聖保祿學院創辦人范禮安神父的墓地上興建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踏進墓室,就會立刻被一股肅穆的宗教氣氛籠罩。透過玻璃可以看見兩側牆壁上橘紅色的聖物匣,在這些透明的匣子中存放著一些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遺骨。此外,還可以看見一座刻在大理石上的祭壇,在這塊獨一無二的巨石上,豎立著十字架和一座聖體龕。
從莊嚴的墓室移步到隔壁,就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收藏的展品中有宗教畫、 雕刻以及禮儀裝飾品等,這些展品是從澳門所有的教堂和修院的藏品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裡收藏的宗教畫作,如:《聖味基聖像》、《日本長 崎的殉道聖人》和四幅詮釋聖方濟各一生的作品等。
《聖味基聖像》是日本畫家的作品,似乎寄意一位勇猛的戰士把日本信徒從禁教的苦難中拯救出來。 聖味基的造型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令人聯想起鎮守佛寺大門的怒目金剛。
如果您喜歡洛可可風格的話,就一定不可錯過館中央的聖母肩輿了,巧匠們的精緻手工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地址:澳門大三巴牌坊後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免費入場
到達的公共汽車有:2,3,3A,4,5,6,7,8A,10,10A,11,17,18,19,21,21A,26,26A,33
2 則留言
旅人甲
大三巴牌坊and 澳門大三巴牌坊後 is same place?
旅行足
謝謝光臨!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大三巴牌坊後的分別在于:
大三巴牌坊是一面遺址,牌坊后部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類似博物館,供遊客欣賞及瞭解有關大三巴的歷史。